品質管制的成長緩慢與統計槪念和技術的發展關係不大,因爲諸 如管制圖以及基本抽樣計劃等槪念很早就已建立。主要的障礙在於企 業和政府機構未能採取足夠步驟和缺乏關切技術及統計工作的癥結的 意願或能力——例如重建一架車床以便改進其製程能力;拒收許多物 料因而暫停生產;建議設計工程師發展新策略;以及在將製造藍圖放 行生產前評估設計試驗。
來自統計技巧的結論建議,經常無法由現存決策制定機構處置。 例如,這些建議無法被現有檢驗員群或被兼顧品管課題的各個設計工 程師有效地採納。一般所做的品管工作仍然只是基本的工場檢驗工 作,因而自然無法解決企業經營者所見到的眞正重大品質問題。
有鑑於上述統計品管的缺失,美國品管專家費根堡(A. V. Feigenbaum)於 1951 年提出「全面品管」(Total Quality Control)? 的構想,他的名著《全面品管》在1983年發行第三版,內容及?架構更爲 完備。費根堡認爲只有當公司對產品品質發展出一套有效的明訂的決 策制訂和運作架構,能對品管問題瓶頸採取適當的行動,公司才能達 成較佳品質和較低成本的成果。這種全面品質架構使得如下活動成爲 可能:經常檢討設計,分析製程,對於製程或供應商採取管制行動以 及必要時暫停生產。另一方面,它提供了一個包含早先已發展出來的 統計品管工具,另外增添了量測學(metrology),可靠度,品質資訊 設備(quality information equipment),品質激勵(quality motivation) 以及其他技術的結構。
全面品管以經濟性爲基準,換句話說全面品管的根基在於品質經 濟學,其整體架構如圖1-6所示:
- Mar 19 Tue 2013 15:39
品質管制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